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 0512-66966696
    0512-66966888
  • 苏州工业园区万盛街8号圆融大厦19-20楼

【园区动态】让“母亲湖”魅力永存

发布时间: 2010年04月24日

      湖 泊 档 案
       阳澄湖:
       阳澄湖,位于苏州城东北10公里处,总水面约18万亩,跨相城区、工业园区、昆山市和常熟市等区域。阳澄湖南北长17公里,东西最大宽度8公里,蓄水量3.7亿立方米,湖水深在1.5-3.0米之间。湖中纵列沙埂2条,将湖分为东、中、西3湖。
       阳澄湖水产资源十分丰富,阳澄湖盛产七十种淡水产品,桂鱼、甲鱼、白鱼、鳗鱼、清水虾、大闸蟹为“湖中六宝”,其中素有“蟹中之王”美称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更是驰名中外。历史上就有“不是阳澄湖蟹好,今生何必住苏州”的感叹。
       从昆山到相城,再到工业园区,阳澄湖,我们的“母亲湖”,正焕发出全新容颜。“天罗地网”不见了,湖面重现美丽天际线,精心规划的生态养殖区和生态养殖模式,让沿湖百姓过上了新的靠水吃水生活。这样的变化,是多年来全市各级不断强化保护措施的一个缩影。

如今的阳澄湖面宽敞干净,景色迷人

       靠水吃水的小村庄
       如今的阳澄湖,无论从哪个方位入湖,都给人一种开阔感。沿湖村民的新生活,更是让人惊叹。
       从园区唯亭老的大闸蟹交易市场码头上艇,不一会儿,视野就被“放大”了,波光粼粼的湖面向着天际蔓延开去。师傅说,没了“天罗地网”一样的网围,在阳澄湖开快艇是件很惬意的事,“水面这么大,爱怎么开就怎么开”。
       船行至阳澄半岛水域,湖岸上一排排造型新颖的住宅楼特别显眼。这些公寓楼个头并不高,分布疏朗,最靠湖的一排楼离湖有很长一段绿化生态过渡区。这些楼可不是什么房产新楼盘,而是阳澄湖村村民的动迁公寓——阳澄人家社区。
       阳澄湖村原本只是阳澄半岛上一个自然村,生活着1000多户人家、2800名左右村民。以前,村民们主要是种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阳澄湖大闸蟹养殖让人们看到了发家致富的希望,村里也掀起了“养蟹热”。园区阳澄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全林告诉记者,“1000多户农户家家养蟹,农民变成了蟹农,那时候,包括抽水马桶排放等生活污水、蟹塘里的水,都直接排到湖里。垃圾也随手往湖里扔,后来,每家门前屋后的小河浜都是臭的”。
       2006年开始,园区下决心整治。2007年,实行了全部拆迁,清理蟹塘,原地重新规划建设高标准的动迁安置房,共130多幢,这个自然村落变成了湖边新型社区,接通自来水管网,雨污水分流,周边地带全部建起绿化。同时,还对所有河道进行了清淤、沟通。村民在重新规划的标准化养殖区继续从事养殖生产,虽然养殖面积小了,但优良的水质条件,使得整个效益并没有减少。更关键的是,在新的社区里,村民在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之余,还多了房屋出租等资产性收入。一户人家,一年仅房屋租金收入就有上万元。
     “以前我们是大养蟹,现在我们是养大蟹。”园区唯亭镇唯亭办事处副主任钱宏说,此外,为更好地保护阳澄湖,按照园区的统一规划要求,阳澄湖唯亭区域的沿湖建筑都有限高要求,不能超过14米,建筑容积率要小于0.4。同时,离湖岸30米内,不能有任何建筑,包括一条小路也不能随便修。在30米宽的沿湖区域里面,是以林带、水生植物等为主的生态控制区。“要给湖区保留一定的生态通透性。”
    “铁腕治水”护湖大行动
    “ 阳澄人家”的变化,只是整个苏州保护“母亲湖”的一个小小缩影。
      保护阳澄湖,早就成为了苏州市委、市政府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多年来,不断加大整治和保护阳澄湖的力度。1992年,市人大作出了关于认真保护和改善阳澄湖取水口水源水质的决议,市政府批准成立了阳澄湖水资源管理委员会;1994年,建立了市、县、乡三级人大保护阳澄湖联动监督网络,加强了对阳澄湖治理监督力度,三级政府也立即成立了保护阳澄湖管理网络,制定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工作;1996年,市人大制定颁布了《苏州市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条例》,使阳澄湖保护走上了法治轨道。
       进入新世纪,一场网围大整治,历时数年,给阳澄湖“瘦身减负”。2002年,苏州市对阳澄湖水产养殖实施统一管理,对全湖养殖重新进行统一规划,到2007年底,14万亩左右的围网养殖面积被压缩至8万亩左右。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更是给水安全敲响了警钟,苏州将阳澄湖作为战略备用水源地,在之前整治的基础上,2008年,再次压缩围网养殖,进一步为阳澄湖“减负”。这次把所有围网全部推倒,异地规划了20个整齐划一、设置规范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将湖区原有的8万亩养殖面积压缩至3.2万亩。
       一个保护条例的新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法律框架体系,依法治湖实行大升级。2006年12月31日,苏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苏州市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条例》(修订),并经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1月16日批准,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保护条例明确,要保护阳澄湖水源水质,防治污染,保障饮用水源和战略备用饮用水源安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实行统一规划、综合整治、科学利用、协调发展的方针。
       同时,一个全面保护阳澄湖的运行大机制形成了。根据新修订的保护条例,由苏州市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委员会行使市人民政府对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职能。保委会由市环境保护、规划、水利(水务)、农林、建设、国土资源、交通、发展和改革、经济贸易、卫生、工商、监察等行政主管部门和常熟市、昆山市、相城区、平江区人民政府以及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由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任主任。保委会下设办公室,保委办设在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保委会的日常工作。常熟市、昆山市、相城区、平江区人民政府以及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成立相应的保护机构,具体负责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工作。
       历史和实践都告诉我们,保护好阳澄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保护好“母亲湖”,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更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和这座千年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手记>>>
      大保护才能更好发展
      阳澄湖是苏州的“母亲湖”,涉及昆山、相城、园区等多个区域和人群。这些区域和人群有的在上游,有的在下游,风吹草动,鱼游虾走,就湖泊本身而言,很难分得清你我。湖泊的共享特性,意味着在保护湖泊等自然资源中,只有各地各级齐心协力联手大保护才能更好更快实现可持续发展。
       岸边可以修路,水中可以筑坝,湖中也能建堤,但空中能修墙堆堤坝吗?湖泊一旦被污染了,水变臭了,空气里的味道不会就停留在一个或几个地方,大家都会“被享受”。同样,一个好的环境,一湖好水,你我他都会受益,这就是自然对人类活动的天然制约。
       湖泊是有限的资源,大保护不是机械的就保护而保护,也不是一动不动,而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叶迎君说得好,“用湖不是糟蹋湖,这是最起码的;造房子不能光从房子上去看湖,更应该从湖中看建筑,看能不能融为一体,看是否体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融。 ”
       尊重自然,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科学技术,对湖泊积极的保护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才能避免出现竭泽而渔的损害性行为,才能防止急功近利的短视性决策。只有大家齐心协力联手保护好我们的湖泊等生态资源,才能拓展区域城市的发展新空间,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区域城市真正具有未来的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